导读:
判决生效后,一般在二年内申请强制执行。可以若未履行义务,则可能面临强制执行。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,从判决规定履行期的最后一日起算;分期履行的,从最后一期届满日起算;未规定履行期的,从生效日起算。
一、
判决下来多久强制执行生效
判决生效后二年内,一般可以申请强制执行。若是在判决书规定的期限届满后依旧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,则有被强制执行的可能。
1.《民事诉讼法》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,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。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、中断,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、中断的规定。
2.前款规定的期间,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,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,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,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,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。
3.一旦判决生效,并且规定的履行期限已过,而相关义务尚未履行,权利人便有权在二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二、
申请强制执行需要哪些材料
找法网提醒,申请强制执行时,需要准备以下材料:
1.强制执行申请书一份。申请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,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加盖公章,申请人为自然人的,应由本人在强制执行申请书上签名或捺手印。
2.证明申请人主体资格的材料一份,如果受委托代为申请强制执行,还需提供委托代理资料。申请人申请执行非法院法律文书的,还应提供被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材料一份。
3.具有强制执行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原件一份和复印件两份。这些法律文书应加盖承办法官的法律文书生效章,如果经过两级法院审理,一、二审法院的法律文书均需提供。
4.被申请人财产线索清单。如果已经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,应提交采取保全措施的民事裁定书复印件一份。
这些材料是申请强制执行所必需的,以确保法院能够准确了解案件情况,并采取适当的强制措施。
三、
法院不强制执行该怎么办
如果法院不予强制执行,首先可以询问不予受理的原因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应对方式:
1.了解不予强制执行的原因。只有满足了既定的条件之后,法院才会受理强制执行的申请。如果法院不予强制执行,可能是因为案件存在某些特殊情况或不符合执行条件。
2.法院强制执行不了的情况包括被执行人的确无资产可以执行、当事人申请延期执行、被执行人转移资产逃避执行等。在这样情况下,法院会中止执行,并根据情况作出处理。
3.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。如果债务人确实没有可执行的财产,法院中止执行,债权人可以在发现债务人有可执行的财产之后,申请恢复执行。
主题测试文章,只做测试使用。发布者:爱法社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nsxn.com.cn/6324.html